電地暖想必大部分人已經不陌生了,電地暖因為舒適健康、節能環保、智能操作等優勢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但很多人在決定安裝智能電地暖時都擔心使用時耗電量大、電費貴,如果智能電地暖能夠節能省電,那對于在考慮安裝智能電地暖的用戶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其實智能電地暖本身并不能節能省錢,這個主要受到人們的使用習慣的影響,如果在使用電地暖的同時進行行為節能,電地暖的耗電量就沒有那么大了。
電地暖是將外表面允許工作溫度上限為65℃的發熱電纜埋設在地板中,以發熱電纜為熱源加熱地板,以溫控器控制室溫或地板溫度,實現地面輻射供暖的采暖方式。


電地暖是以電力為能源將電能轉化為熱能,那么采暖的溫度直接影響著耗電量,進而決定采暖費用。
行為節能是一個嶄新的節能理念,旨在提高電能的利用率,他把能源使用者使用能源的規律進行科學的分析,建立起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及傳感等先進技術編制供暖系統的工作程序,動態調節供暖空間的溫度,設定供暖系統的工作時間,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使能源按需分配,讓每個能源使用者科學的使用能源。
智能電地暖每升高1℃,能耗增加5%,這就表明溫度越高越耗電。 其實,我們所講的溫度設置不要過高,指的是將電地暖保持在舒適溫度。
舒適溫度是指某一環境在給定人體活動量、衣著熱阻值及環境溫度的條件下滿足舒適要求的當量溫度,是人體感覺最舒適、人體表面熱負荷為零時根據范格熱方程計算出氣流精致的均勻空間溫度。
國內權威研究表明,冬季取暖最佳溫度是20℃,室內外溫差過大,不僅不利于身體健康,而且虛耗了不必要的電量。
所以,溫度設置太高并不代表取暖效果越好,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對于電地暖而言,正確合理的使用方法是舒適和節能的關鍵。
當天氣晴朗溫度升高時將室內溫度適當調低,尤其是陽面房間。當白天家中無人時,將溫度調節為12℃的節能模式,晚上回家再將溫度調到舒適溫度。
由于家中有小孩,兒童對于溫度的要求會比成人要高,所以兒童房的溫度設定比客廳偏高,而廚房等地溫度設定偏低一些。
由于用戶所在城市有峰谷電價,在使用時則利用此項政策。晚上谷電時期將溫度調高,在白天峰電時期設置的較低一些,從而利用電地暖的蓄熱功能,起到節能的目的。
這樣整個采暖季,不會因為高額的電費覺得電地暖費電不敢用,也達到了舒適采暖的要求。
當然除了行為節能之外,影響電地暖耗電量高還有其他因素,比如房屋的保溫情況,小區的入住率,地表的覆蓋物等等。注意安裝電地暖的用戶不要在地面鋪裝地毯,不要使用無腿家具,以免散熱不好影響使用效果,情況嚴重的還會影響電地暖的使用壽命。